Type-C接口不仅会成为笔记本电脑的一个标准接口,同时还有会“跨界”到平板电脑甚至是智能手机身上。苹果在the new MacBook采用全新USB Type-C (苹果全新命名为 USB-C)的插口,已经吸引了大量厂商跟随,包括乐视的三个旗舰手机乐视1、1 Pro和 1Max,还有ZUK Z1手机、小米4C、一加手机、魅族Pro 5等。除此之外,Intel未发布的更新型Skylake处理器会支持USB Type-C的接口,也会吸引不少笔电生产商在推出内置Skylake处理器的笔电时采用。 更*的数据传输能力。跨设备的数据传输是USB存在的本质意义;所以每一代USB标准的提升**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的问题。在被Type-C支持的USB 3.1标准之下,数据的理论传输速度已经从USB 2.0时代的480Mbps(相当于60MB每秒)提升到了10Gbps(相当于1280MB每秒),数据的传输损耗率也由USB3.0的20%下降为3%。这些都**了数据传输效率不仅能够满足如今的信息传递需求,也可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游刃有余。 更加丰富的可扩展性。计算机可以通过USB可以与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相连接,但是在影音的传输上,USB 3.0及其之前的版本都只能停留在较高1080P的Full HD等级上,而USB 3.1标准下的Type-C接口可以较高可以传输4K显示画面。如今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4K电视,手机屏幕的配置也已经进入2K时代而且在不断提高;而USB 3.1和Type-C的出现正好对应了这种趋势。 更强的供电能力。USB 3.1标准下Type-C接口的供电能力可以达到较高20V/**,不仅可以满足手机充电的要求,还能够满足平板设备和计算机的充电需求;另外,在这种供电能力下,也可以免去其他用电功率较高的外部设备需要另接电源的麻烦。 以上所说,更多的是Type-C接口基于USB 3.1标准下的技术特性;而对于Type-C接口而言,除了满足以上更先进的技术特征,还有其他更为明显的与普通消费者关系更加密切的样式特征。 更纤薄的外形。与Type-A一贯的庞大和Type-B的大宽度相比,Type-C大小约为8.3mm×2.5mm的外形更加适应人们对于笔记本、平板和手机等移动设备在机身厚度方面的越来越苛刻的要求。尤其是手机,已经有数款机型在机身厚度方面已经突破了5mm的极限达到了4.75mm,而且在传闻中下一代iPhone的厚度可能为4.3mm。即使如此,这对设计厚度为2.5mm的Type-C来说依然绰绰有余。 正反面皆可插入。这个特性也是Type-C较为人称道的一点,也是它与其他接口相比较为人性化的地方;它解决了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平板、手机等各种设备的“USB永远插不准”的难题。 总之,Type-C接口无论是在行业本身较为重视的技术发展上,还是在消费者较为关心的易用性和人性化上,都*满足了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;而在消费者对产品好用这一追求的驱动之下,同时在诺基亚、苹果、谷歌等****大胆采用Type-C接口的示范效应下,一定会在未来形成一个Type-C风行世界的大潮流。